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没有哪一种图腾,比“龙”更具有民族辨识度

龙,能腾云驾雾、施云布雨
象征着五谷丰登、吉祥喜庆
在中国人的心中
还有哪一种图腾
比“龙”更具有民族辨识度?

火龙、草龙、水龙
板凳龙、铁水火花龙……
春节期间各地
制龙技艺层出不穷
舞龙方式花样百出

龙舞(黄龙溪火龙灯舞)

金龙起舞,欲火而生

黄龙溪火龙灯舞
黄龙溪火龙灯舞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龙舞(黄龙溪火龙灯舞)
项目编号|Ⅲ-4
类别|传统舞蹈
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伴随着喜庆意味浓厚的鼓点
当一条火红的巨龙
划破漫漫长夜
捧着满满的祝福
来到每个人的面前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黄龙溪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
是流传于双流县黄龙溪镇的民间舞蹈
表演时,宫灯、排灯、牌灯在前开道
龙身随着龙头起伏摆动
在伴奏的乐声中做出各种飞舞的姿态
烧花人对准队伍进行烧花表演
场面十分热闹
黄龙溪火龙灯舞融龙、灯、舞、火于一体
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
是黄龙溪的火龙灯舞大放异彩的时候
舞龙人头戴草帽,身穿短裤
脚蹬草鞋,持龙柄到阵摆成舞龙姿势
在喧天的锣鼓声中
德高望重的地方名人给龙“点睛”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舞龙者齐唱:
“一点金,二点银
三点风调雨顺,四点吉祥太平。”

龙身随龙头起伏摇动做出相应的飞舞姿态
与此同时,鞭炮鸣放
观众手持烟花
喷烧舞动的龙灯和舞龙人
在一片焰花中映出龙腾人欢的喜庆景象

龙舞(泸州雨坛彩龙)

人龙合一 活泼灵动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龙舞(泸州雨坛彩龙)
项目编号|Ⅲ-4
类别|传统舞蹈
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泸州雨坛彩龙历史悠久
表演极富浪漫色彩
被誉为“东方活龙”
每逢年节、婚丧嫁娶
当地百姓都要舞彩龙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祈雨千番舞,潜龙一声雷
雨坛彩龙的表演“人龙合一”
表演时舞者“动于中而形于外”
“手随眼动,眼随心动”
在川剧打击乐的伴奏下
龙与人交织缠绵、紧紧呼应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雨坛彩龙表演活泼灵动,变化多端
或脱衣,或翻滚,或叹气,或擦痒
极显泸州人幽默、风趣之性情
折射出劳动人民心中美好的渴望和追求

草编(沐川草龙)

龙身金黄 气势夺人

沐川草龙
沐川草龙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草编(沐川草龙)
项目编号|Ⅶ-54
类别|传统美术
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沐川草龙又称“黄龙”
是流行于乐山市沐川县一带的
民间草扎技艺
沐川草龙历史悠久
相传其起源与唐太宗登基前
枕稻草而眠的历史有关
后人因此将稻草编扎的龙灯视为祥瑞的象征
当众舞动戏耍以祈祷
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沐川草龙的编扎材料是从
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出来的上品
颜色金黄,秆身没有斑点
扎制出来的草龙通体金黄、气势夺人
沐川草龙形制极有讲究
龙头、龙身、龙尾的设计尤为精巧
龙眼、龙须、龙角、龙鳞、龙爪等
细节都处理得活灵活现
舞耍起来蔚为壮观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
舞龙者按照传统程式激情舞耍
将沐川草龙精、妙、奇、神的风采
展现得淋漓尽致

龙舞(船山桃子龙)

色彩鲜艳 憨态喜气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龙舞(船山桃子龙)
项目编号|Ⅲ—1
类别|传统舞蹈
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“船山桃子龙”是遂宁的一种民间舞蹈
因龙躯为桃子形而得名
与一般舞龙表演不同
船山桃子龙的龙躯由一个一个桃子组成
桃子之间各不相连
桃子龙也因此被称为“脱节龙”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在龙头的引领下
表演者统一动作,往来穿梭
“桃子龙”展现出
龙在云海里翻腾、沉浮之势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一只只“桃子”既可以单独而舞
也能组合成龙
整个表演变化万千
加上与音乐、舞蹈、戏剧的完美结合
船山桃子龙塑造出了
包含宗教、文学、美学等
诸多艺术于一体的船山龙文化

船山桃子龙
船山桃子龙

龙舞(盐亭梓江龙)

舞姿奇巧 独具一格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龙舞(盐亭梓江龙)
项目编号|Ⅲ-1
类别|传统舞蹈
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浩浩梓江长,茫茫碧水宽
远山重重显,近水生波澜

在中华民间的传统龙舞之中
大多是依照传说中
龙的身体构造为九节作依据制成九节龙
而盐亭“梓江龙”是由
四大天王除鳌鱼精的神话传说
而创造四人共舞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相传在600年前的一天
梓江中突然来了一条鳌鱼精
时常兴风作浪,淹没两岸的农舍田园
无奈之下,大家只有祈求上苍保佑
先民的虔诚感动上苍
天空响过三声惊雷
一条金龙凌空而下
四名身穿金甲的神将将鳌鱼精打下
两岸人民一片欢腾
从那以后
人们便以舞龙进行纪念
并经历代传承至今

梓江龙由一人耍龙灯,三人舞龙
梓江龙由一人耍龙灯,三人舞龙

梓江龙由一人耍龙灯,三人舞龙
其中每一个人的双手
各拿一只龙脚进入表演
盐亭“梓江龙”的形体小
舞姿变化奇巧,程式套路多
在中华龙舞中独具一格
具有鲜明的地域水文化特色

龙舞(李庄草龙)

威猛灵动 栩栩如生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龙舞(李庄草龙)
项目编号|Ⅲ-1
类别|传统舞蹈
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李庄是一座拥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古镇
“草龙舞”作为李庄独特的民俗活动
更是历史悠久
李庄人利用稻草本身特有的颜色
扎出的草龙
在阳光的照耀下
犹如闪耀发光犹如金龙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历经千百年的历史
现今李庄草龙通过不断传承和发展
舞草龙技艺日趋精进
有了九节、七节、五节、三节、二节之分
表演时耍龙人手不离龙
耍宝人用“宝”吸引龙头跟进
让草龙上下翻飞
做出坐、卧、行、盘、腾、穿插等各种造型
配以锣、鼓、跳板、烟花、鞭炮、龙灯服装
再套上牛儿灯、花船、花枪等民俗内容
整体表演威猛灵动、栩栩如生

李庄草龙表演者
李庄草龙表演者

甘棠耍火龙

蜿蜒翻腾 祈福好运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非遗名片

项目名称|甘棠耍火龙
项目编号|X—89
类别|民 俗
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甘棠耍火龙是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甘棠镇的
一种喜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动
始于唐代,兴于明清
已有上千年的历史
人们用竹条、鳞布、绳索等
制作而成的仿龙表演道具分为
龙宝、龙头、龙身、龙尾
共四个部分九个小节
每一节的尺寸都极为精细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甘棠耍火龙表演分为四部分
请龙参神
在“神龙宫”内
将血点在龙嘴之上,并默念咒语
游耍一翻后舞出“神龙宫”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祭龙请饮
百姓对“火龙”敬献美酒佳肴
希望“火龙”的法力兴云布雨

赐福烧花
“火龙”酒足饭饱后巡街时
龙跃云水,娱乐百姓
以象征赐福天下
百姓以铁水击打出火花烧龙
以示感恩“火龙”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送龙归海
收灯仪式时,河边供香蜡纸钱
祭龙者高颂
“大蛇小蛇归洞,火龙请归大海”
鸣炮燎龙皮,烧龙须几许
以须代首,送龙归海

非遗过大年,文化进万家 | 四川 · 舞龙迎吉祥,处处庆升平

“火龙”来回穿梭、蜿蜒翻腾
时而冲向天空,时而向地上俯冲
场面蔚为壮观,观众追随如织
充分展现了民众多姿多彩的生活
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

舞龙舞狮闹新春,敲锣打鼓送祝福
春节将至,年味渐浓
伴随着喜庆的鼓点
一条条蜿蜒翻腾的长龙
带着平安祥瑞来到了我们的身边
……

本文来自双流文化旅游、盐亭发布、文旅开江、今日船山、四川新闻网等,经转载后发布,本文观点不代表四川旅游网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侵权请联系协商处理

图文素材,除非属实无法确认,否则均会标注作者和来源。若标注有错漏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权属证明,我们会立即删除致歉,或与您协商解决
(0)
sctour的头像sctour
上一篇 2021年1月20日
下一篇 2021年1月20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